關於中國,這幾個月霧裡看花的,不但我看不清楚,就連外資、投信與各家分析師以及大師級投資人卻也是眾說紛紜,一下子說進攻,一下子說看空,搞得我們這些小散戶也是一頭霧水。
本來說四月五月會漲20%,經過420股災後倒好,倒是跌了5%,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是陸股的風險偏好,大陸股民不敢進場,外資投資中國限制重重,官方採適度寬鬆政策,然後有很多熱錢跑去炒期貨、房市和債市,所以陸股變成一灘死水,利多不漲,利空大跌。
這就是量縮造成的問題。
一個更危險的警訊則是,四月中國M1沒怎麼漲,M2倒是變高了,黃金交叉縮水,流動資金的能量變小了,多重因素夾擊的陸股更加一灘死水。
好在大陸官方推出一連串的利多政策,五月有社保基金入場、用一兆人民幣的資金花三年時間債轉股、並且減免四大行業的稅金,讓五窮六絕的五月不會那麼樣淒淒慘慘淒淒,六月則有MSCI決定是否讓A股加入其指數的重頭戲碼,入選機率只有50%,九月滬倫通,再來,自然還有一個眾所矚目的大利多──深港通,賣關子神祕兮兮地,就是不讓人知道它何時開通。
依我看,五月是個解套的好時機,除非眾位心臟夠強,撐過可能大跌,或大漲的六月。(六月還有美聯儲的決定升息與否,一定是個精采又刺激的大戲!)
但你以為事情真的像你想得這麼順利嗎?
就小女子我,開始認為,也許中國的前景並不是這麼美好了,至少在未來的20~30年之內,經濟都會持續放緩。
首先,當然就是,人口紅利的衰退問題。這個議題其實各家媒體很早就在喊了,最近中國也不負眾望地終於開放了全面二孩的政策,據新聞數據,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以2011年的9。41億人為頂峰,隨後轉為減少,人口本身也將在2025~2030開始減少,中國政府預測稱,適齡勞動人口到2050年將減少至6。51億人,算一算,39年中國適齡勞動人口即將減少2。9億,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十分嚴重的問題。
因此而造成的高齡化問題及扶養比飆高的問題勢必隨之而來,中國不像俄羅斯和OPEC,有龐大的自然資源做為後盾,既然勞動人口即將愈來愈少,因此,除了開放一胎化,中國勢必轉型,發展更高附加價值的產業。
這也是十三五計畫所提倡的。十三五計畫不但要收拾十二五計畫所造成的爛攤子,同時要發展新興產業,目標要在2020年前實現「全面小康」的社會,主打內需市場,並設了6。5%~7%的GDP成長目標,乍看之下是比台灣保二保一還強了不少,但對於中國而言,這卻是「新常態」,也就是不再是兩位數的成長數字了,也不知道轉型後未來有無增速的可能?
但是我們也不要忽視現在中國人的創造力和執行力,如馬雲和馬化騰,都是「中國創新」的成功例子,且在中國官方有意保護之下,他們等於壟斷中國市場,最近就連蘋果的軟體服務都被中方禁止,中國本土的互連網廠商今後的營運勢必更加蓬勃。
去除舊經濟,擁戴新經濟,這就是中國政府的目標與願景,因此,大家大概都了解了,要真正在中國股市賺到錢,除了中國官方要開放市場及大力整頓以外,重點就是要投資到「對」的股票。老實說,中國妖股還是妖股,僵屍企業還是僵屍企業,雖然官方數字給的企業負債是20兆,但其實潛藏公司債有可能達到500兆,中國官方的國內外債務數字甚至達到了GDP的237%(雖然外債比內債明顯低很多),真是一個天文數字。
說完了中國,說說其他國家吧。
美國目前的經濟成長是看得出來的,在FED持續升息的情況下,都可以持續投資美股。
印度現在的GDP成長率甚至還超過中國,目前台灣出了一款印度的ETF,有興趣的人不妨投資。
香港大概會愈來愈衰退。
日本是目前全世界風險最大的市場,日元已經快要失去控制了,政府又遲遲推不出什麼新政策,因此之後日股的波動會很大,建議玩當沖就好。
歐洲部份的確慢慢復甦中,又持續ECB,但是由於最近的恐怖事件,嚴重打擊歐洲旅遊業,又因為歐洲經濟最穩的德國裡面其中一家企業發生信譽問題,因此會跌好一陣子,信奉芝加哥學派的投資者不妨搶進,我不多贅言了。
巴西與拉美、俄羅斯和東歐、OPEC、前緣市場的走向是相類似的,都是原物料盤,最近隨著原物料轉好,有慢慢高升的跡象,可以定期定額相關基金,多觀察之後原物料的走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