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小品文 (31)
- May 07 Tue 2024 12:39
山城
- Jun 15 Thu 2023 11:49
大道能容
這個社會是一甕大染缸,一樣米養百樣人,一陣風捲起千堆雪。在雨雪紛飛的日子,有人撐著傘,隔離一切沾染,有人迎著風,不畏風雨漫步向前,在有情世界的嘈雜聲中,有人一事無成,有人功成名就。閹然媚於世的小人物有其辛酸,頂天立地的大人物有其平凡。在染缸之中,每人貢獻出一點顏色,最後織成虹彩的細紋布,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真的是世道現形記,又是一齣齣悲歡離合的過場戲。
在如此亂紛紛的不醉不歸之下,人間的悲歡喜樂塞填胸臆,濃得化不開,如何處事處世,是一個課題。我們無法像梵谷,用激情和悲憤畫出人間的繽紛色彩,也不能像莫札特,用戲謔心態遊玩出傑出創作與自己的諷刺人生,我們學不了曹操,反哺天下讓其歸心魏營,我們同樣像不了項羽,霸氣醉看絕世美人劍舞,最後兵敗自刎烏江河口。我們不是大人物,從不蕩氣迴腸,只是世間微小的一份子,一個普通、有些卑鄙、充滿世故,又不免還天真超脫地期待著世間殘存的美好顏色,一點一滴地用雙手汗滴禾下土的改變世界。
是了,我們是正派的小人物,是一個個雖然做不了絕頂大事,但是卻充斥在社會上的小小螺絲釘群,我們雖然不清醒,卻也沒有喝醉,我們雖然不偉大,卻也無可指摘。我們用心對待生活中的每個人事物,有時候可能做得不好,卻一步一腳印的踏上夢想中的康莊大道。
在遙遠的春秋時期,曾經,老聃寫作的《道德經》開宗明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個人自有其處世之道,所謂的道,就是宇宙的運行,是自然,是真理,但是如果我們能夠闡述一個真理,那這個真理就不是真正的大道。大道是混沌無常的,人能說出口的道理只是一個微積分中的積分學,只是一個取樣,而天真正的道理是說不清的!比如,你就永遠道不清,為何生孩子對於父母來說是一項龐大的負債且未必有所回報,但是卻還是有很多人夢想有一個孩子,或者為何一雙愛侶口角不斷,卻仍舊至死不渝。情是道不清說不明的,真愛是世間最複雜的道理。道是虛的,然是一種能被大眾踏實感受到的暗物質,雖然它並非物質,平常時候甚至只是一行紙頁上的文字,卻在暗處照拂著我們,教育著大眾的一言一行。
一個正派的人,他是有道的,並且得人尊重,如果一個君王無道,他會被臣子誅殺,一個丈夫無道,他的兒女妻子最終不免離他而去。另外,雖然鼓叟作為父親實質上無道,所幸他的兒子虞舜卻是一個有道的孝子,因此唐堯才將娥皇女英都嫁給他,光宗耀祖,並開啟一番明君治世,最後又因為他的有道,把權力禪讓給另一個明君——大禹。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就是大道能容的實質案例之一,大道本來就能容萬物,容人算得上甚麼呢?一個君王有道,可以治天下,就是明君,一個家庭有道,可以千載萬代,一個人有道,就能容人,容人從來不是一項技術,也不是一定要做的事,但容人是一種氣度,是一種個性,是一種美。所以另一部經典《聖經》即道:「看哪,兄弟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聖經》中的「和睦同居」就是《道德經》的「大道能容」,可見論到大道,舉世皆然。
這個社會是一個修羅場,人情冷暖,如飲茶自知,茶尚且溫熱,可以體會到熱鬧的風景,茶若冰涼,卻也清心甘甜。在警幻仙子領導的太虛幻境中,金陵女子的命運紛紛被記錄在正冊、副冊、又副冊,奉上一杯茶稱「千紅一窟」,遞上一杯酒名「萬艷同杯」。又有風月寶鑑能媚人,一面是嬌豔可人卻惡毒的鳳姐,另一面卻是一個站立的淒涼骷髏架,人間的故事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唯有天的道理能久長,最能安慰人的始終是盼望,因此,若我們能成為他人的盼望,為他人帶來盼望,就是最平凡的有道之人,大道能容,有道之人也能容,願我們都能成為他人心中的明燈。
- May 26 Fri 2023 01:07
不想寫詩的傍晚
《不想寫詩的傍晚》
不想寫詩的傍晚,步入晚風,五月正值初夏,沉著的炎熱潮濕,雖不至於熱到出汗,卻也讓人氣悶。一旦領略到夏天的沉悶之處,大概會令人覺得人生盡是說不出來的煩悶吧!因為不但天氣令人悶、工作令人悶,生活也平淡得悶,簡直毫無可道之處,感覺人人和我相同,一樣生老病死,充斥著各種一概相似的大部頭人生大道理。這並非威脅,亦非警告,甚至不帶有詩意。
步出捷運站,以極速走在空無一人時一定會充滿回音的廊道上,人群雖眾而我獨醒。有些生性敏感敏銳的女性總是喜歡敲敲打打寫成其《台北女子OO》、《XX單身日記》、《QQQ的異想世界》等文學或電影,大抵來自於每天身處於這樣子的環境,愈是蟬噪,林愈靜。熱、雨、人群,這就是夏天的台北的寫照,如果沒有這三個大元素,台北大概空得只剩下歷史,台北的熱月恰巧體現了台北日常。或許因此,在台北工作必須特別善於社交,因為周邊除了人,還是只有人,畢竟,這可是一座充滿了人類密度的大城市呀!
又來到了石牌站,踏著柏油路,還未邁入母校的大門,就覺得自己畢竟是老了,明明畢業才過了一年呢!出了社會沒多久,立即感受到社會給予的震撼教育,我想,不只在於心態的轉換,開始工作之後,有些看法也慢慢和從前不相同了,而有些人默默地消失了,雖則景色依舊在,卻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然笑春風;有些人悄悄地出現了,學校與工作之間換場迅速,有時節奏快到不知道該如何適應。想待牢舒適圈也不是想像中這麼容易啊!
明天還要上班,深夜時光可不能過太晚,時間溜著溜著就步入輕熟,也莫名其妙迎接了學生時代的各種尾聲。人生即將開啟新章,出現新的挑戰,心中不禁浮現各種未來可能會有的樣貌。雖然身邊也有著一些自十幾歲就開始工作的台北女子,相對她們來說,我起步得很晚。張愛玲說得好:「出名要趁早!」看來我是趕不上早早出名的那個勢頭,或許我畢竟賭不起如此驚滔駭浪的人生吧!現實往往比想像中更殘酷可怕,雖然人們有時候察覺了這件事情,大部分卻可以安然無恙地生活著,刻意忽略某些殘忍,就像他們同樣也忽略了酷暑的悶熱,一年又一年,直到老死。
- Jul 31 Sun 2022 22:03
散文_有個名詞最常想起_音樂盒
散文_有個名詞最常想起_音樂盒
古舊的年份彰顯它的價值與素質,外表的普魯士藍、鑲玫瑰金邊與瑋緻活式浮雕玉石的人物雕塑技法形成它的無上高貴。這個他人精雕細琢出來的歐洲風物,似乎打從一開始就只想在我的生命中為我塑造喜愛聆聽悲劇的斯多噶苦修習慣,全然並非為了享樂主義與即時行樂而存在。
它永遠只播放一首迪士尼電影曲,數十年如一日,曲目是童稚純真的睡美人主題曲,讓人想到童年的美麗榮光。我時常轉動它的機關,怔怔然聆聽那帶著清脆金屬剛性的華麗曲調,迴旋往復。雖然我最怕音樂嘎然而止的那一刻,似乎像是曲終人散,但是我始終樂此不疲。
它的維也納式心形夢幻外表,讓我彷彿得到一顆會唱歌的海洋之心。聽著音樂,我偶爾想像自己是《鐵達尼號》的女主角「蘿絲」,而我的「傑克」尚在遠方,但是身為一個自主自我浪漫的現代新女性,我實在也無力尋找那個虛無縹緲的夢中情人。本來嘛,現實中的婚姻就是戀愛的墳墓,每一段看似美好愛情的結局總是悲劇收場,不是生離,就是死別,是不是像極了嘎然而止的音樂盒中的夢幻樂章呢?
為了怕我陷入寂寞,音樂盒陪我度過人煙稀少的夜半時分,因著它的活力充沛。然而在白日它又成為安靜肅穆,不在白日放歌,我不為它轉動機關,因為我認為它的乾淨歌聲只為了夜晚存在,而不適合落入白日車水馬龍之間的俗不可耐。我最喜歡在下雨的傍晚為它轉動機關,聆聽無止無盡的迪士尼音樂,直到熟睡。
我的音樂盒是一個如此美好的夜晚良伴,也因此我在需要它時念念在茲,在不需要它時徹底遺忘,我是一個無情的主人,它卻是我最忠心的僕人,時常在我需要的時候陪伴左右。
後來,我在音樂盒的機心放進一個和音樂盒同樣古舊的銀十字,代替我在白日時分陪伴我的音樂盒,像是祈求著誰保護我的夢幻,像是試圖營造出一股虔誠乾淨的夢幻氣氛。但不論是為了向他人展示些什麼,還是為了增添音樂盒的歐洲風情,我總覺得我已達成目的,因為當不知情的人們看見我的音樂盒,表現出來的只有無限敬畏與欽羨,因著它的古舊,因著它的血統,因著它的美麗外表,因著它的自言自語,因著它看起來十分高尚。
- Mar 30 Wed 2022 13:22
秋景
- Jan 25 Tue 2022 12:31
散文:老去
https://sandbookcity.wordpress.com/2021/07/21/%e6%95%a3%e6%96%87%ef%bc%9a%e8%80%81%e5%8e%bb/
青春如花,歲月如金,時間潺潺如小溪,奔流一去不復返,年歲逐漸大了,即使頭髮仍烏黑,面容仍潔白,銀河滔滔的宇宙卻逐漸容不下我的存在。
運河綠水緩靜流向觀夕平台流入大海,太陽初升,東邊金紅一片,對比西面沙洲的孤冷,游刃有餘,欣欣向榮。青春如同初升的太陽,她耀眼奪目,老年卻如同孤冷的沙洲,被大海沖刷,最後消失在汪洋之中。
老年吞噬了我們曾經驕傲的一切,優美的體態、有彈性的肌膚、曾經烏黑光滑的秀髮,以及大部分的健康與魅力,開始不能獨立自主,需要旁人照顧,恐懼死去之後的世界,眷戀世間繁華依舊的風景,然而我們已步入垂暮,不再年輕,徒留回憶。
當西蒙波娃從旁人的眼光中驚覺自己年輕不再,她開始感慨世人將老人視為一項累贅與負擔,世人認為老人不能談戀愛,不能自主生活,再也不能做想像中的自己,只能徒然默默蒼老,身上滿是病痛。她疑惑,為何昨日她仍是個漂亮的年輕人,到了今日就成了個醜陋的老年人?
赫拉巴爾作品《過於喧囂的孤獨》之中,老漢嘉的一切都是老的,他的工作方式是老的,喜愛的書籍是老的,他身陷回憶之中,不斷不斷在舊時代中迴旋往復,最後他的工作被新型機器取代,於是他選擇和他的工作老伙伴—壓紙機同生共死,結束他的舊時代,以他的死迎接新的時代。
「老年」在文學作品之中大部分是悲劇,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死於因年老而帶來的昏聵與頑固,巴爾札克筆下的高老頭為了心愛的女兒不停地付出金錢,最後死於孤獨,在紫式部筆下,女人經常死於37歲,源氏的夢中情人藤壺女御是個代表,在平安時代的那時,這個歲數已是十分年老,而著名文學作品《百年孤寂》中,老年象徵著活力不再與腐敗,純潔的老處女雅瑪蘭塔是家族衰敗的根源。在這些作品之中,老年,象徵著死亡、愚笨、無力感,與青春針鋒相對的一切壞處。放眼望去,市面上的各式作品多歌頌青春,然而極少讚揚老年。
多麼希望時光為我們停駐,然而歲月總是無情,它可以摧殘建築、少女如花的顏容、一個勵精圖治的政府、一個躊躇滿志的青年,它唯一留下的只有長長的歷史,訴說著一代又一代生命的殞落,傳唱著一次又一次史實的重演
(2021/07/21,慕沙筆)
- Sep 18 Sat 2021 00:58
憶往
又是一次的流星閃爍,雪彗如雨。過往快樂的回憶,如同光輝的雨,灑滿此刻的黑夜,思考著些甚麼,但是被著光輝震懾,我思考不出任何一片碎片,許是那光輝過於燦爛美麗,令人捉摸不著。人類總是把回憶美化了,在空氣中載浮載沉,想像著總有一日嵌合回腦海中的凹槽,然則,更多的是那些回憶被我們撒上了金粉,用著膠水將撕破的紙張一片片黏住,看似是完整了,卻仍舊有些小細節未明,也許是不想明。
我的回憶說來話長,可以三言兩句道盡,也可以訴說長長一個夏,不是那麼容易,不是那麼美麗,不是那麼動人心魄,甚至有些卑鄙。我的回憶或許和多數人是相類的,然則對我卻意義重大。過往在回憶自身的故事之時,我總想像我是絕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而,我後來了解到,其實我的回憶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只不過是一縷煙塵,一縷和其他人沒甚麼相同的死灰枯槁。
我不是一個十足開朗的人,流星雪彗般的回憶可以淹沒我一個下午,我極端需求情感的依賴,也尋求自己能提供給他人的情感依靠,我或許太過敏感,敏感到成為一個文學女子,敏感到對於過往耿耿於懷。雖然在我心目中的美好的確就是,我能夠處在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作夢、幹活、戀愛、結婚並且悠然過活。
願望總是卑微,而現實就是殘酷,我作著夢,幹著活,戀著愛,卻不知道作夢與戀愛之間的區別,或許是我太過貪婪,或許是我太過知足,或許是我太過執著。愛情不是這麼容易,我的想法過於單純而天真得傻,將戀愛視為輕薄的甜蜜棉花糖,事實上它是包著糖衣的毒蘋果,當毒力蝕刻入骨,我愈是飲鴆止渴,無法自脫。
或許我是太過自信,總認為自己想要的一定要得到,總認為自己天下無敵手,總認為自己的幸福應該由自己來創造,而不是一味要求別人給予。或許我該陪著他走下去,或許我該離開重新自己的人生,或許我應該聽從命運,不再執著,或許我該孤獨終老。
也許,太多也許,是我的最初也最終,或許我不該有太多也許,只因為這就是現實的人生,我應該好好地面對並接受。
- Sep 10 Fri 2021 21:51
秋天之懟
是秋天了,我仍然偷情於夏,夏的慵懶如蟋蟀的歌唱,夏的淺薄如蜻蜓的翅膀。合該是秋,卻沒有暢快的起始感,唯有黏稠厚重的愁緒,像是秋,不似夏。換季的當下,我仍未察,夏蟬明明已經悲傷地叫著:「知秋了、知秋了。」我卻未察。
仍寄情於夏天的同時,我的腳步與年歲隨著秋天到來而悵惘,淒美的紅葉即將到來,黃色的阿勃勒與招搖的黃蝶逐漸遠去,噫!我竟錯過了如此美好的快樂花季!一味徜徉在惆悵與醉生夢死之中,重複穿梭在固定的柏油路之上,日常瑣事拖著我,我因為只想著繁瑣的凡塵,與清新的自然就此擦身而過,即使,我所知的自然,也只是那展露一點綠意與花事的一里人行紅磚步道。
自然是美好的,當我們不再思想文學與人類所做的一切偉大奇蹟,我們就看到了上帝創造的奇蹟。文學是人類生活的再製造,我們無法從文學之中看見人類的全貌,只因作者本身也並非人類的全貌。然而,文學之美可以讓我們相信,文學就是人類的全貌,因為就著《風之影》的精闢見解,文字即是難熬的煉獄。
怨懟著秋日,我陷入了一陣子空惘,在初秋尚顯得嬌嫩之時,當前日的紫色落雷重重地打在金色稻禾之上。我怨懟秋日,怨懟著為何颱風來了,怨懟著為何疫情不走,怨懟著為何悲傷滿溢世界,而我卻過著與往日相同的生活?怨懟著為何我無法對他人的不幸施予最簡單的扶助。
因此發現,我不是一個好人,至少不是一個特別好的人,在文學中揭露自我是一件殘酷的事,因為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是一個好人。然而文學卻會揭發自己,也因此,我恨惡文學,因為它讓我察覺自己的邪惡,然而它又讓我修飾自己的不足,讓我在讀者眼中變得如此寬容大度。
秋天代表著真實,它不再有春天的嬌嫩可喜,夏天的淺薄熱情,或是冬天的悲傷過度,秋天是冷漠自制的,然而它信實真誠,揭露世上一切的哀愁,對著別人如是,對自己亦如是。我尊敬秋日,它是所有文人的起始與終結,也是一年中最安靜冷靜的季節,它讓人陷入沉思,它讓人想出結論,我熱愛秋日,並且以其為尊,它就是代表真理的季節。
- May 22 Sat 2021 00:36
今日與明日
深夜時分,我仍舊清醒,想著往事,打著字,思考還是片面的,默默然,試著想抓住點甚麼。
五月的現在,外頭應是蕭蕭雨聲,然而如今天星高掛、天風颯爽,無雷也無雨。
平日的街道應是喧鬧,然而如今突然靜默。
月色依然朦朧,星空依然璀璨,地面卻是無聲,一切都回歸至洪荒的原始。
我們成為了地牢中的囚徒,囚禁我們的是自己。
是否該攜上一把琴,在地牢內拉奏?如果將這樣的靜默譜成曲,該是怎樣的旋律和節奏?
絕望形成主調,恐慌與懼怕是副歌,再加上一些排擠與暴力形成的臨時升降,沉默往復迴旋。
第一樂章終了,第二樂章開始讓人心生懼怕,如同貝多芬的驚愕交響曲那樣令人訝異,開始懷念過往愉快的行板,與溫柔的和弦。
排山倒海,這是一個連路過的行人都讓我們產生懼怕的年代,一首長達兩年的世紀奏鳴曲,我們再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很少有晴空讓我感到如此恐懼,如今只覺得太陽懾人,月色淡涼,星兒嘲笑,雲朵深沉,而南風不斷地吹來不幸的消息。
日啊,月啊,星啊,雲啊,風啊,你們是否已看見人類的宿命?當我們仍舊懵然無知之時。
沉默的天空讓我凜然,默默然,想到前幾日路過路樹看到的,一群被風打落的棉花,潔白的棉絮沾上了黎黑的泥土,我感到一陣可惜,然而自然或許為它們感到欣喜。
想著,把棉花拿去做成衣服給人類穿著真的是最好的使用嗎?我們是給了棉花一個名貴的出身,或是讓它們只能在人類的輪迴中循環利用,永不超生?
或許我們能將棉花放在大鼓之上彈跳,將振動化為有形,讓我們知道,這世界上仍舊有我們看不見的力量在掌握人類的命運。
無形。
宿命。
而我,已不了解我的未來。
去睡吧,沉默地,試圖安撫台灣的哀鳴。
- Oct 20 Tue 2020 20:23
散文:熱暑隨筆
https://sandbookcity.wordpress.com/2020/07/26/%e6%95%a3%e6%96%87%ef%bc%9a%e7%86%b1%e6%9a%91%e9%9a%a8%e7%ad%86/
暑假回到了南部的故鄉,炎熱的天氣一連讓我十數天不敢在早上出門,深怕被毒辣的太陽壞了美白計畫。酷暑讓人懶,原來打算做的好幾件事,一遇熱與汗便轉了大彎,鎮日就是窩在房裡做著數不清的靜態活動,看看書、打打電腦、偶爾和朋友講講電話,至於出門?那就不必了。
這十數日之間,世界局勢有了驚人的變化,雖然肺炎疫苗仍舊沒被研發成功、世上的窮人還是兩袖清風、許多貌合神離的情侶離婚的離婚分手的分手,但是對於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和各企業家而言,選擇哪邊站似乎已成為一個新的難題。
究其原因也就只是,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似乎是「回不去了」如此輕描淡寫。當兩個世界科技強國正式決裂,首先被影響到的勢必是他們原本的供應鏈,像是手機或者是5G和電動車等最新科技的關鍵零組件,那更是重中之重。
但即使外頭鬥得腥風血雨,一般台灣人的生活似乎還是那樣子,吃飯時間到了就去吃飯,存夠錢了就去旅遊或買些想要的東西,每天努力認真地打拚,累了就像貓咪一樣窩著睡覺。即使這些生活上的小確幸似乎在現在只屬於台灣人而已了,但我相信事情總有一天會變好的。
也因此,希望世界各國的人們能繼續為了自己的生命與幸福繼續加油、努力,並隨時對未來抱持著正向的希望。也希望你們有一日能來台灣看看玩玩,不論你們有沒有來過這個炎熱卻可喜的小島國。
(2020/07/26,慕沙筆)
- Oct 20 Tue 2020 20:20
散文:起落
此起彼落,高爾夫練習球的跳躍映入眼簾,歡快的場面、同學們的汗流浹背與訝嘆,與教師宏亮的吆喝,在在顯出學校無限盎然的生機。
我不自覺揚起微笑,在口罩之下。撿拾起一顆輕軟、毛絨絨的練習球,握在手上,依然盤腿坐在地板,仰望體育館格子樣的天花板,看著紅綠相間的軟球不斷向上飛躍,形成一條條華麗的拋物線。
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讓台灣幾乎每個人都在下半臉罩了一層厚厚的簾幕,我們只露出雙眼,每日與經過的路人眉目傳情,試圖猜測他們身後的旅遊史。
惶懼與不安籠罩整個台北城,據說這是台灣疫情最嚴重的城市呀!未知的恐懼也籠罩在世界各地,不管是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或是未開發國家。
我試圖在高爾夫球的歡快之中找出同學眉目間對至今疫情的擔憂,然而他們依然開心適足,除了都戴上口罩之外,別無異常。
在今年一月初之時,我曾回到台南老家與家人一道過年節,那時世界尚無異狀,依舊華麗衣裝。然後,最早的新肺炎疫情在中國武漢爆發,中共政府下令封城,然而據說有一半的武漢人已趁那之前離開城市,接著大量地散落在中國各地、世界各地,幾乎已查無可查,防不勝防。
台灣也隨即出現零星病例,台灣政府開始嚴格控管邊境,查清入境旅客的旅遊史,並強制其隔離。接著,台灣開始管制口罩出口,徵收口罩工廠,並緊急從外國調度口罩機器與口罩原料。這只是約一個月以前的故事。
之後中國各地開始封城,每天都有人確診、有人死亡,生病的人充斥在武漢的各級醫院,很快地,醫療物資逐漸沒有了,許多醫師與其他醫護欠缺口罩與防護衣,大陸官方開始警覺,緊急調度全國各地的物資和人力,蓋了重症隔離和輕症隔離醫院,派出解放軍和公安將在外閒晃的民眾勸導回家。同時之間,也產生許多令人動容的小人物故事。
到了二月,一艘遊輪來到日本領海,因為船上有確診病患,所以日本當局不准遊客下船,遊輪在日本橫濱總共停泊了51天,總共712人確診,10人不治。
之後日本本土也開始出現病患,再來是韓國、美國、歐洲……新肺炎疫情的腳步,順著全球化的道路,蔓生到全世界。
目前美國死亡人數超過兩萬,義大利死亡人數逼近兩萬,中國的死亡人數官方數據據報只有四千不到,但許多人懷疑那不是真實數字。隨著武漢結束封城,中國人民的生活漸漸步上正軌,歐美的疫情依舊無解,學校一間一間地停課,且新肺炎正悄悄進入非洲大陸……
下課鐘聲響起,我從回憶之中驚醒,腿麻了,而世界的醫療體系在此時此刻也幾乎癱瘓了。赫然發現手上還緊握著一顆練習球,此時那球的紅色面料看著十分扎眼,那好似新冠病毒的球體也令人不安。
我將球拋了出去,形成一束完美的拋物線,同學們已然開始撿球整理場地,下一班的學員來了,我是該離去了。
世界的許多人們依然在與新冠病毒拚搏,而我還能正常上課讀書,是非常珍貴的一件事。願各國抗疫成功,重新回到那歲月靜好的安份日子。
(2020/04/13,慕沙筆)
- Oct 20 Tue 2020 20:08
散文:明池山色
來到一片古木參天的原始林,除了我們,萬徑人蹤滅。明池森林的冷霧讓我想起流雲,想起一捲一捲的棉花,它的白嫩與輕薄讓人想撫摸,它觸碰不著的特性卻只會讓人撲空。
見著神木以前得先經歷一段朝聖般的跋涉,分為短程與全程,短程,一般遊客體力尚可負荷,輕鬆隨意,全程,就不那麼好相與,總之,這次來了三台車,大約百餘人,約有35人選擇全程,剩下的散兵被分為2組,走短程。
明池的神木群按生長年歲以中國英雄的名字來命名,「柳宗元」如一只拐杖般細長彎曲,如垂柳般搖曳生姿,其實它是一株紅檜,除了柳宗元,尚有李清照、與中央山脈遙遙相望的唐太宗、窩闊台、成吉思汗、關羽等不同丰采姿態的紅檜與扁柏。
紅檜和扁柏該如何區分?園區導遊教了我們一招,皮薄中空即是紅檜,而皮厚中實即是扁柏。他也展示了兩種珍稀植木的種子和毬果,這類植物以風傳粉,毬果輕,種子更輕,即使森林中沒有太多昆蟲,但生命自會找到出口。
白眉鳥的啁啾引起眾人的驚嘆,黑毛山羊的覓食更引起不小的騷動,想到在來時路上遇見一隻正在吃果子的台灣獼猴,看見我們的中型巴士時,鼓起腮幫子一臉驚訝,接著溜之大吉,大概是沒料到此時居然有人上山打擾牠吃早餐的雅興,這群可愛的動物平日沒見過什麼人煙,倒也不算怕人,只是天性的謹慎讓牠們只敢遠遠打量我們,不肯輕易靠近。
可喜的還有,今日,在芬多精與負離子的陶冶下,感覺心曠神怡,精神特別好,也因此順利地走完路程,和平日在城市裡要死不活的頹廢樣子相差甚多。
總算走到販賣部,恰好午飯時分,每個人領到一個竹盒便當,打開一看,白飯上頭放滿豐富的配料,有雞腿、香腸和筍乾、酸菜等,附贈一碗馬告魚丸湯,湯可以續料不能加,充滿特色的地方小食讓人窩在飯廳的吧檯座上吃得不亦樂乎,惟一惱人的,就是來搶食的蒼蠅而已。
巴士再度來臨之前,我無意中拍下了一幅美景,在那像是白樺樹幹一樣的美麗紅葉樹林下,一位穿著毛衣與背心的無名老人正彎下腰凝視著山巒,或許他也在拍照,或許他在沉思著什麼,那一秒間,他彷彿成為明池山色的代言人,深深印在我的山巒印象之中。
(2020/08/16,慕沙筆)
- Aug 07 Fri 2020 23:48
聖彼得堡
看著《聖彼得堡》,我彷彿又回到那血腥殺戮的時代,不自由的農奴、懦弱無情的貴族、倨傲的沙皇、華麗如巴黎的秘密警察之都。
- Jan 09 Thu 2020 14:17
《冬日的流浪漢》
- Dec 03 Tue 2019 19:43
觀紅樓文章有感
- Aug 30 Fri 2019 23:16
雨中的萍聚
是個讀書日,不是一個看課外讀物的日子。
- Jan 13 Sun 2019 16:49
沙漠
- Mar 05 Mon 2018 22:53
《西門印象》
又是一篇多愁善感。苦於靈感的泥濘不堪,謬思的臨時空缺,這篇文章最後仍舊會是一場落花流水吧?僅只於述情,不在乎說理。
- Mar 05 Mon 2018 21:56
《回到未來》
似水般的年華,隨時間流走,感慨,也許開始「想當年」了。狂躁的年少輕狂,其實仍然空洞無聲,因為究竟,沒有特別值得回憶的故事。是自己的心太高,眼高於頂,尋尋覓覓,卻仍輸給了童年時代望見的星空。有些人的回憶是雋永的,卻是用心血換來的;不付出真心的人們,最終仍歸寂寞蕭索。我想我還是幸運的,沒有親自踏入,仍看見了人生百態,好似望著一面穿衣鏡般,裡頭的人生和我的是相反的,穿著幸福,望著悲慘,人生的至福不過如此。
- Oct 15 Sun 2017 16:27
午後
〈午後〉
窗戶霧濛濛地蓋上一層新雨,歷史博物館內咖啡館播放的輕音樂掩蓋雨絲的自憐自艾,如冒泡的卡布奇諾,帶著些許歡騰。
一個寂靜的喧鬧時刻。
也許不是非常重要的時刻。
尤其在這只有一個人的時刻。
學校的同學們平常日才會出現,爸媽妹妹一小時前上傳在南部家鄉小旅行的照片,身邊剛好沒一本喜歡的書,手機又交給店員充電。
忙了一整週,終於得閒,突然不曉得應該做些甚麼,才能打發這悠閒時刻,許是平日忙慣了,一清閒下來,反而驚惶失措。
突然覺得,不懂如何打發時間的自己,是個奢侈又浪費的人啊!
周遭盡是一群陌生的人們,相處在同一空間,彼此之間卻無甚麼交集,好像一面看不見的圍牆將彼此隔離了,這個隔離可以擴大到街上的人群,也因此,即使身邊時常有人,卻還是覺得份外寂寞。
相形之下,一封冷冰冰的電郵或即時訊息,反而更加摸得到溫度。
於是我在這裡,為的只是享受美食、美景和音樂,適才與我對話的人們,此刻正在遠方。
沒有距離。
卻已是最大的距離。
桌上的茶壺漸漸空了,回沖了一次,再回沖一次,回沖到第三次時,已沒有喝水的欲望。
翻看咖啡館的小書櫃,尋見一本文學周刊,自認沒有如此的高雅品味;又翻見一本財經雜誌,只想著至少現在不要這麼俗氣。
空手回到座位上,窗外依舊下著零落碎雨,比擬前些日子的傾盆大雨,意境自有不同。
雨點在荷的枯葉上匯聚成滴,是枯荷,也是哭荷。
不免想起林黛玉。
她是清高的竹子,也是哭泣的芙蓉。
可惜在今日,像林黛玉這樣的孩子,只會被送往社福機構,孤單地等待別人收養,不會有好衣服穿,要和別人爭搶資源,不會住在大觀園裡還有自己的丫環服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