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會說,投資基金,定期定額較安全,最近某家基金公司也一直強打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廣告,「定期定額」儼然已成了「小資族」的另一個代名詞。
然而最近我發現,事情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首先,以我的經歷來說,一般的共同基金,定期定額的手續費一般來說最低門檻120美元,收費是1.8美元,貴一點的會收到3美元。然後單筆申購的手續費則是22.5美元。
至於基金贖回交易費用,定期定額是6美元,單筆申購則是15美元。
看起來單筆申購的費用的確貴鬆鬆,加上很多人認為定期定額可以攤平成本,比較安全,所以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定期定額。
然而,今天我得告訴各位,您們腦中根深柢固的觀念在看過這篇文章之後,或許要修正一下。
1.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其實比單筆申購還要高
相信大家都曉得,同樣的商品,一般來說愈小包裝就愈貴的道理吧?那是因為包裝變多,所耗費的成本就增加了。
基金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你申購了某筆基金,當這筆錢拆成愈小筆,交易次數愈多,耗費的人力愈多,手續費就愈多。
那麼,讓我們以樓上的數據,來算一下申購A基金,一年後贖回,所要花費的手續費。
單筆申購:22.5+15=37.5(美元)
定期定額:1.8*12+6=27.6(美元)
單筆申購的手續費比定期定額的高出約十美元。
再來,讓我們看看,申購A基金,兩年後贖回,所要花費的手續費。
單筆申購:22.5+15=37.5(美元)
定期定額:1.8*24+6=49.2(美元)
情況居然反過來了,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居然比單筆申購的要高出12美元!!
這告訴我們什麼?就是小包裝愈貴的道理啦!而且才相差一年,對於目標在達到穩定報酬的基金來說,定期定額其實非常不利。
2.共同基金穩定性較高,然而波動較小
和ETF比較,共同基金的波動真的比較小,反之報酬率沒有那麼好,有些ETF還有配息,相形之下,一些沒有配息的共同基金不免見絀。
那麼共同基金強在什麼地方呢?我的答案是穩定報酬。
有些共同基金主打月配息,讓投資人每個月都可以領到錢,像是美國政府債券基金,以及之前很夯的平衡型月配息基金。
這種基金的本金報酬率雖然通常最多只有3%,然而因為可以配的息數非常多,所以成為穩健型投資人的最佳選擇。
然而,問題又來了,到底我們實質可以拿到的利息有多少呢?
這就牽涉到手續費的問題。
還記得我以前買過一支平衡型基金(目前停售),定期定額投資120美元,後來加到300元,每月投資兩次,在兩千多的時候,月配息約有3美元。
然而,配息一個月只有一次,手續費卻付了兩次,本來只有1.8美元,後來變成2.2美元。
超級不划算對吧?沒賺到錢還賠了手續費,本金報酬率也只有3%而已。
所以後來我就把那支基金賣掉了。
現在我進入ETF市場,發現ETF的投資方式對於我投資基金有非常大的啟發。那就是,手續費愈少愈好。
所以在最近投資一支名叫「貝萊德美國政府房貸債券基金」時,我嘗試使用以下方法:選擇單筆申購,然後放三年,在不致虧損本金的情況之下,追求穩定配息。
選擇一支市場看好,然而波動不大,每月配息的基金,然後單筆申購,放超過兩年,在不虧損本金的情況下,賺取穩定報酬。
這樣,既可以將風險降到最小,又可以把報酬放到最大,是一石二鳥的好計策!
只要不要太手賤不小心按到贖回的按鈕,在目前美國形勢看好的情況下,放個兩年之後,我這支基金應該能夠達到絕對報酬的水準。
何況,某些銀行對於單筆申購會提出「愈慢買回,手續費愈少」的優惠,所以對於穩定報酬的基金來說,單筆申購其實是比較好的。
3.單筆申購是小資族的專利?
其實答案是:不是。
在目前單筆申購基金的門檻已然降低的情況下,其實小資族很容易就可以進入單筆申購的市場。
如果我沒記錯,目前境內基金單筆申購的最低門檻是10000台幣,境外基金單筆申購門檻是2000美元,約合台幣六萬。
小資族只要省一點,先定存個一年,每個月存個3000元,一個月可以存到36000元,對於投資境內基金已然足夠。
若想投資境外基金,把定存門檻提高,變成5500元,一年之後,就可以單筆申購境外基金。
如今ETF的投資門檻也是大約台幣六萬,不想投資基金的話,也可以投資ETF。
只不過共同基金的好處在於可以追求穩定獲利,對於想買美國公債的小資族來說是首選,因為美國公債的ETF淨值很高,所以六萬塊其實買不到什麼東西,倒不如選擇淨值比較低的美國債券基金,一次投資,月配息慢慢獲利來得穩當。
以上是我的淺見,大家同意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