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高雄榮總醫訊 民國98年1月 第十二卷第一期]
由於科技的進步加上電子產品的普遍化,現代年輕人幾乎人手一台MP3或iPOD,常常音樂不離手,耳機也不離耳,有時為了享受立體環繞音效、或是周遭環境過吵,不自覺地把耳機音量調高,長期下來恐怕已造成聽力受損而不自覺。西元前六百年就有記載錫巴里斯(Sybarites)居民禁止在城市內有金屬工場或養雞場,似乎古代人類就有避免噪音之概念。根據研究顯示,男性在青春期前後就有高頻率的聽力退化;一般而言,女性較男性對聲音的敏感性高,這或許跟荷爾蒙有關係。
造成聽力退化常見的原因有老化、噪音及藥物等,在藥物方面如胺基配醣的抗生素、紅黴素、萬古黴素、某些利尿劑、部份抗癌化學藥物及水楊酸等,均有可能造成聽覺神經受損。若在使用藥物期間,發生耳部相關症狀,應立即與醫師及藥師討論。常見噪音來源有下列四大類:
1.工作場所:工廠、工地、機場、車站等。
2.營業場所:餐廳、夜市、公眾場所播音系統等。
3.娛樂場所:舞廳、KTV、PUB、電動遊樂場等。
4.居住環境:電視、音響、吸塵器、排油煙機、交通工具等。
人類曝露在音量達一百分貝的環境下若超過四個小時以上,就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聽力受損。因此,職業場所噪音若為八十五分貝,則在未戴耳罩防護下的工作時間不要超過八小時,若噪音為九十分貝則不要超過四小時,若噪音為九十五分貝則以二小時為限。一般民眾可以使用簡單的耳塞,降低一至二十二分貝的音量,若使用防護性耳罩則可減少二十分貝至五十五分貝的音量,當然耳塞加上耳罩可以有加乘的效果,所以建議在長時間搭乘引擎聲響大的交通工具時,可以使用耳塞或耳罩來保護我們的聽力。至於飲食方面,我們可以多多食用杏仁、深海魚、菠菜、乳酪、優格等含氧化劑的食物,減少噪音對聽覺細胞的損害,而紅酒及葡萄汁也是有助益的。
預防勝於治療,一旦有聽力方面的問題,應儘早找耳科醫師,接受理學檢查及相關聽力檢查,找出原因並接受治療;若醫師建議配戴助聽器,則不應排斥,以免大腦對語言辨識能力退化,造成與人溝通困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