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論媒體》

現在,我們已視記者這種職業為理所當然,大家每天都看得到新聞,每天都在看新聞。有人罵記者無腦、操弄新聞,「今日不讀書,長大當妓者」之類的辱罵之辭也不令人陌生。記者這項職業在台灣,薪水既不高,別人也瞧不起(可能和薪水低也有某些關係),糟糕的是,連新聞界向來推崇的文字素質,也愈來愈低落,變得和偶像劇使用的文辭差不了多少,要知道,給一般大眾看的電視劇文字素質,大約國中一、二年級上下的程度,再高些,有些人就看不懂電視劇了。為何,現今在台灣,從事記者這項行業的人,能將自己貶值至如此地步?文字素質低落(錯字、文意不通等句讀上的謬誤)尚且不論,內容更是腥羶,色情與暴力充斥。三者,有些記者們也不如從前的前輩那般敬業了,信手拈來Dcard或PTT或爆料公社上隨便一篇文章就可以做成一篇電子新聞,既然同是網路來源,為何我不去看第一手資料?再來,撇開主要內容不談,新聞頁面上還充斥著大量的廣告、影音廣告與色情廣告,穿插在正經的文字之間,叫人難以專心閱讀新聞。

但其實寫新聞,需要高度的文字敏銳度以及對事件的獨特觀點,在國外,成為一名新聞記者,自有這行業之始,即是件值得驕傲的事,因為他們往往能給予大眾關於事件的第一手資料、能製造輿論壓力,一定程度左右事件發展,連官僚與企業家都怕他們,因此被稱作「無冕王」。許多記者富有憐憫心與正義感,為了大眾的福祉努力與官僚與利益團體的惡勢力周旋,有時在戰場上,上前線與士兵一同衝鋒陷陣(戰地記者),甚至有許多記者(和其他從事新聞工作的人)為了一段文字或一張照片,付出了寶貴的生命。記者也通常是一個國家中,最前衛的一群,他們宣傳許多主義,有時支持這個,有時支持那個,不論任一主義的興衰歷史,其中都有新聞工作者的身影存在。總括來說,記者富有人類應有的許多美德,又飽有涵養,是值得尊敬的一群人。

在早期的台灣,你要成為一名專業記者並不是那樣簡單,報社對於徵才的首要條件是相關科系(如財經記者找財經相關科系),或者是專門訓練文字的文字相關科系(比如中文系),或者是專門訓練來從事新聞工作的相關科系(如新聞系或廣電系)。其中,不乏令人尊敬的台灣新聞記者,比如早年的中時旗下的記者。記者辛苦工作產生的文字和影像,成為了大眾和世界連結的主要工具。

網路成為瓦解傳統傳媒的一記巨槌,智慧型手機是第二記,社群網路是第三記,它們讓人人都可以當記者,衍生了資訊爆炸,衍生了自媒體,也衍生了許多假新聞和恐慌蔓延。事實上,我能了解,上述我所提出的現行傳媒的問題並不全是記者的錯。首先,現在的記者很命苦,一天下來要處理份量比從前加倍的資訊,再來,現行記者的來源已不再如從前一般單純,由於人人都可當記者,且電子報可能基於速度考量,大量且粗製濫造地產生新聞,所以文字素質勢必大大滑落。且由於需要愈來愈多「獨家」來吸引讀者目光的經濟考量,所以內容愈來愈暴力與色情。為了經濟考量,也同意大量的廣告置入。在上述的惡性循環之下,也難怪國內的新聞素質愈來愈低落。

然而,光是了解亂象的成因並不足夠,我們還需要就亂象的成因予以解決方案。當務之急之一為,提高人民的素質,不一定要隨著最流行的思想起舞,但一定要吸收知識,進而錘煉成自己的一套哲學觀點,在不能期待政府進一步改良現今的普魯士教育之下,自力救濟就成為一個十分好用的方式。之二承之一啟後,即藉由自己的哲學觀篩選出值得你一看之新聞,阻遏媒體亂象,從自我做起,沒有人看、沒有人留言的東西自然不會大量出現。我並非清高,但由於我了解自己的弱勢所在,推己及人,也料想這是為何大眾鄙視媒體的主要原因。抵制某些令你不齒的新聞吧!這的確是讀者的權利。之三,相信當今社會上的大部分人都有手機上癮症,請讓自己暫時遠離手機,遠離新聞,遠離色情廣告與遊戲,讓自己多和家人朋友互動、談天出遊,以真實的溫度融化網路上的冰冷。深以為這三點應成為全民運動,從前的蔣渭水曾提倡:知識救國。誰知資訊過多在有一天居然也會成為造成民族營養不良悲歌的元兇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慕沙 的頭像
    慕沙

    沙之天地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