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德拉)
作者以「阿德拉」這個歷史人物的一生貫穿全書,從而帶出一本精采的阿拉伯知識史。
阿德拉是法蘭克巴斯的富有佃農之子,由於巴斯主教的贊助與支持,他有幸至法蘭克圖爾一間著名的教會學校讀書。
然而,年輕的阿德拉對當時西方(約西元1100年)的學問現狀感到失望,於是在九年後前往東方學習阿拉伯知識。
就在七年後,阿德拉回到家鄉巴斯,從此開始著書立說,廣受西方學界歡迎,從而大開西方向阿拉伯世界求學及翻譯阿拉伯作品的風潮。
西元1152年,阿德拉逝世,身後留下著作《論星盤的使用》,那是他在西元1150年完成的作品,也是他求學經歷的集大成。

(智慧宮)
阿拉伯世界對於天文學知識的渴求始於伊斯蘭聖典《古蘭經》,由於《古蘭經》要求穆斯林在每日的特定時刻都需要朝向特定方向禮拜,即阿拉伯文的「Qibla」,因此在穆斯林群體逐漸擴張後,不同地區的穆斯林開始為了禮拜問題感到困擾,從而對時間與方向定位相關知識也極度渴求。
也因此,新阿巴斯朝的哈里發滿素爾滿懷雄心壯志,在定都巴格達後,他建立「智慧宮」,一座集翻譯院、圖書館、藏書庫和研究院的宮殿,並使用龐大公共資金到全世界各地蒐集在地著作並翻譯成阿拉伯文,包括波斯文、梵文和希臘文的典籍。
知識運動並不僅限於研究人員和皇宮,事實上,已成為阿巴斯朝社會的整體特徵。

(修士與教會)
「許多西方國家的修士內心深處都是一位學者」,這讓他們熱情地擁抱新知識並發揚光大。
從大莫爾文的瓦歇爾,一位改良天文預測實驗的西方修士開始,到阿德拉開啟西方學界的新視野後,西方修士開始大量翻譯阿拉伯語著作,重新帶回柏拉圖等人的作品,有人甚至還著手翻譯《古蘭經》。
時序到了13世紀的巴黎大學,內部的宗教權威人士下達了譴責令,禁止人們閱讀希臘著作,大肆渲染阿拉伯哲學對基督教懷有的敵意,並展開激烈的辯論。
伽利略的天文學著作遭禁,哥白尼與布魯諾遭受火刑,還有其他不計其數的被迫害者。
教會最終為此付出慘痛代價,在若干世紀後,科學的真理獲得平反,科學也從「教會的侍女」一躍而起成為主流。
知識從各地的源頭,流入阿拉伯的智慧宮,再透過阿德拉流向西方,在陣痛過後,最終成為世界性的知識。
請為這些勇者喝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慕沙 的頭像
    慕沙

    沙之天地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