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天安門:中國的知識份子與革命》後,得到幾點感觸。
知識份子是走在時代前端的,知識份子又是常常被時代所淘汰的。
走在前端的總有一天會被淘汰,然而被淘汰了的可能有一天又被奉為神話。
常常可以看見激進的知識份子、不服輸的筆耕者,他們有一些在偶然間會大紅大紫,大多數人則是默默無名。
但諷刺的是,「最睿智的人」、「能活下來的人」,往往是跟隨著大時代隨波逐流的人。
因為,能被永遠認為是英雄的人,實在太少太少......
無法隨波逐流,或許是前驅者的悲哀與寂寞,看過了許許多多的中國知識份子的故事,發現他們每一個都是悲劇英雄。不說被國民黨暗殺的聞一多、試圖明哲保身卻死於文化大革命的老舍;即使是最最隨波逐流的丁玲,她骨子裡也有著對共產黨的不服,對受壓迫女性感到的深深的同情。
理念衝突,這件事不只發生在不同人身上,也會發生在不同時期的同一個人身上。
而打壓,雖然無時無刻都在發生,卻往往澆不熄知識份子心中的火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知識份子,是一群學不乖的、最頑劣的人種。
知識份子是什麼呢?根據《知識份子與社會》裡的定義,知識份子是一群「專責產出知識的人」,不論好壞,不論對錯。
知識份子的知識產出,往往又是不能獨立於社會和個人立場而存在的。
所以,一旦一方產出了某種見解,往往可能觸怒另一方立場完全相反的那一方,從此展開無窮無盡的辯論。
但知識份子又為何要產出知識呢?
這一點,丁玲也曾感覺到茫然。
作為後半書的主要角色,我認為她的茫然其來有自。
為了錢?為了名?為了個人理念的抒揚?為了國家大義的背書?
她是為何而寫?筆下的文字為她帶來的麻煩無窮無盡,但她卻還是欲罷不能,不甘於如同沈從文一樣自此封筆、遠離喧囂作他的閒雲野鶴......
若是為了錢,她早年那兩篇短篇小說只為她帶來140元,並不豐厚,而且她又是共產主義的支持者。
若是為了名,她為了她響亮的名頭被批鬥,吃足了苦頭,但坐牢時,卻仍心懸牢房有無紙筆。
若是為了個人理念,她卻又膽小,被共產黨威脅後,即轉變筆下文風。
若是為了國家大義,國家給了她光榮卻又給了她苦楚,孰知誰多?
丁玲的立場是多變的,不管是否有人對她鄙夷,不管是否有人對她表示尊敬,在書中,她展現出一個活著的血肉之軀,既不螳臂擋車,卻也不夠長袖善舞。
以丁玲為例,因此我們總算知曉,知識份子不是神,知識份子也是常人,知識份子也會被利用,他們的觀點不一定比常人有見地,唯一超出常人的,除了那豐富的文采、以及運用文采的聰明以外,再無別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