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日,我們整裝待發。
目的地是梅芙拉娜博物館。
梅芙拉娜博物館是一間清真寺,是蘇菲教派的聖地,至今仍使用於日常宗教事務。
它的外觀由灰色外牆與土耳其藍尖塔組成,土耳其藍有時是又綠又藍的。
它的內部有著三個建築,主要建築的內部是清真寺本體,其他兩個是廚房和數個小展館。
進入清真寺之前,女孩子需要用頭巾圍住頭髮,在炎炎夏日之下,這麼做讓我感覺頭皮涼爽很多。
每個人都要把鞋子套上鞋套,據說伊斯坦堡的藍色清真寺不用這麼做,但是要脫鞋子。
第一次踏進清真寺,梅芙拉娜的內部讓我驚嘆,裡頭有很多人,有些是虔誠的教徒,有些則和我一樣只是來打醬油的觀光客,雖然同樣包著頭巾套著鞋套,兩者之間的區別卻是不辯自明。
看著一位虔敬的穆斯林老人與一位年輕的穆斯林女孩微張雙手、手掌朝上對著穆罕默德的鬍子禱告,讓正對著展品拍照的我慚愧不已。
對我們來說的觀光,對他們來說是生活與信仰。
在梅芙拉娜的收獲自然不只有照片,我學到了生平第一個學會的阿拉伯單詞,是對穆斯林來說,最重要的「阿拉」。
阿拉伯語是由右往左,「阿拉」,也就是「上帝」的組成是右邊一個英文字母大寫「I」,左邊一個英文字母小寫「w」。
上帝是自有永久的,雖然我並不知道我對這個詞的理解是否正確,但是對我來說,這是神聖的一刻。
有那麼一瞬間,我將旅程中所看見的所有標誌與符號統統串連一道,安眠於土耳其的聖母與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彰顯上帝的伊斯蘭文字與圖騰,以及在這之前的希臘羅馬各式神殿,全都表現出了精神上的至高。
不論是玫瑰經、聖經還是可蘭經,或是俗稱的希臘智慧,事實上都是一種在至高默示之下的產物,即使,祂們之間的形式不一,甚至彼此相衝突。
又讓我想起了柏拉圖,一位文化衝突之間的集大成者。或許他與他的作品就是在這樣思想的百花齊放氛圍下產生的吧?土耳其即是地理上的柏拉圖。
梅芙拉娜清真寺,一個人對上帝的最高崇敬所能產生出的形式產物,不為一己之私,卻為彰顯上帝,我在梅芙拉娜的身上再度學習到豐富的一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慕沙 的頭像
    慕沙

    沙之天地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