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聽了印度尤的演講,由於我曾在SOS平台上長期訂閱她的文章,所以在聽演講前就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了。她的演講座無虛席,全部的人都在等著看一名27歲的女生如何講述她的印度大驚奇。

她今天穿著印度男生穿的那種印度掛子上台,寶來塢電影裡常會看到的那種,她是政大新聞系畢業的,口條很好,人也滿幽默,而且完全不怕生,不知道是否與她的經歷相關,雖然年紀和我差不多,但一個是還在讀書的魯蛇,另一個卻已經出一本書了!

她是鳳凰衛視的印度華語特派記者,說到這個,就有一番小插曲。一開始她在大三得到去印度長期居留的機會時,並不是做她的老本行記者,而是在一個旅行社成為實習生,一個月約有16000盧比(相當於台幣九千元),而她的房租是五千盧比。在那家旅行社,電風扇時不時會掉下來,當她去拍電風扇掉下來的樣子,其他人卻是拍她去拍電風扇掉下來的樣子,意思是家常便飯了。同事還好心地帶她去吃一家「好吃」的炒飯,等到了現場一看,所謂「好吃的炒飯店」原來就是有著大肚子的老闆拿著一個鍋子,簡陋的設備和不太乾淨的做菜方式讓她震驚,但是她的同事還是天天去那家炒飯攤報到。

這就是印度一開始給予印度尤的印象。

至於第二份工作,同時是她目前的正職印度華語特派記者,則有另一番陰錯陽差的經歷。話說她對實習生這個工作膩了,想要在一年之內試試自己的底線,想要走出舒適圈,於是她投遞了一份教華語的履歷給當地一家華語中心,同時鳳凰衛視的徵人資訊也在當天投遞到同一家華語中心,華語中心覺得她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所以就把這份工作調給她,她去試鏡,結果事情就成了,她當時問幫她試鏡的一位大叔知不知道鳳凰衛視是甚麼?那位大叔答道:「應該就是一間小電視台吧?」不管怎麼說,這件事的結果最後一箭三雕。

在成為特派記者以後,印度尤採訪過許多印度的大人物,並且看到了很多中下階層,甚至是在當地被稱為「不可碰觸之人」的實際生活還有他們的想法。

先說說當地的嘟嘟車吧!這是印度的代表物之一,新德里的交通之亂不是台灣人能夠想像,看嘟嘟車之間保持的安全距離就能看出(僅僅一公分!)印度人在沒出路的時候,還是能找到路走的生活態度。印度尤說,在印度,甚麼事都要談,甚麼事都可以談,印度人不太接受規則和正確答案,在印度話稱為「Jugaad」,代表「替代方案;B方案」的字眼,在印度處處可見,甚至被外商拿來作為銷售其產品的廣告主題。這讓我想到,在一部寶萊塢經典電影「三個傻瓜」中,也處處看得到Jugaad的出沒,原來在印度,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

印度人的第二個特色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緊密。不是你想像中僅只關係的緊密,而是排隊時前胸貼後背,讓你找不到縫隙可鑽的那種緊密,因為只要一有縫隙可鑽,就會被別人插隊,這種情況不只適用於認識的人,同時也適用於陌生人。在印度,主人會邀請客人到主臥室吃飯,私密空間十分之小。也因此,他們在社區易於收集資訊,常常每天二、三十封郵件,都是印度的常態。

印度人也是有耐心的人種,反過來說就是慢,做甚麼都慢吞吞的,但是在處理大事上,以及談判上,這樣的特質就成為他們的優點所在。

歸納上述特質,誕生出印度的CEO人才,因此我們來回顧一下他們有哪些特質吧:

1.能在極度混亂的情況下找到解決方案

2.人與人間距離小,因此極易蒐集資訊

3.甚麼都可以談判

4.有耐心

下一篇講種姓制度和會後Q&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慕沙 的頭像
    慕沙

    沙之天地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