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參加學校圖書館舉辦的線上圖書比賽,居然抽中了一張華納威秀的電影票,感覺還滿高興的,不過只有一張票還是有那麼點美中不足。本來打算去看最近FB瘋傳的電影《模犯生》,但是媽媽說這種片子在家裡看一看就好了,於是乎,再次決定要去看一部比較雄壯的片子《敦克爾克大行動》。老實說,我對於敦克爾克是哪裡,那群士兵究竟何去何從,世人對這場戰爭(?)的評價等等,完全不關心,我只想用掉這張電影票,還有看一場不錯的電影的想法而已。如果真要我再選一部,我一定選那部《名偵探柯南──唐紅的戀歌》,之前連續錯過好幾部柯南大劇,這一次總不要再錯過了吧?可惜,那依然不是這張電影票的歸宿啊!話說追柯南的漫畫似乎也到70幾集就中斷了,現在似乎出到91集,柯南真是長青不老的表率,我小學三年級看完第19集,現在已經26歲了,才出到第91集,而且應該還會繼續出下去吧!希望青山在生命結束前,可以對讀者有個交待,做事要有始有終啊!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接到媽媽委託的一件翻譯工作,內容是一篇和紅樓夢醫學相關的一篇中翻英文章,由於之前幫她翻譯的論文在中文學術界大受好評,於是乎這次繼續合作。在炎炎酷暑之下,能夠躲在家正大光明地使用電腦吹冷氣還有錢拿,這種感覺實在美妙。雖然這篇文章用到很多中醫的概念,有些字在網路上甚至只有音譯,但是三小時後,殺死許多腦細胞的結果還算不錯,目前只剩下三段短短的篇幅待翻,翻完將再請爸爸免費潤稿,一個雜牌論文翻譯成品就如此誕生了。覺得有翻譯這種能力實在太好了,再次感謝以前長榮翻譯系的老師們。如果畢業以後有機會,希望也可以回長榮繼續深造。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台北之行總算快要結束了,上台北遊玩的這幾天,看了許多美麗的藝術品,總覺得要開始培育自己對於藝術的人文氣息,對於藝術,我幾乎啥都不懂,應該說,自以為懂一點皮毛,其實是啥都不懂。

這次我們到了三峽與鶯歌,看到李梅樹和劉奇偉的畫作,一個是台灣藝術界的泰斗,一個是台灣藝術界的中新生代,兩者的風格截然不同,兩者的出身也不同,一個是專業畫家一個則是業餘畫家,但是總覺得,只要你肯學習,最終也能在畫壇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看了李梅樹的畫作,再聽導覽,總覺得李梅樹身為科班出身的學院派,身上畢竟有一個巨大的包袱,不能自脫,直到晚期才脫離西洋畫的束縛,真正找到自我。
而劉奇偉呢?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雖然他有強烈的自我風格,但與李梅樹的畫比較起來,畢竟少了三點透視的畫工,可說是風格有餘,畫工不足。
自然,李梅樹與劉奇偉都已成名,在藝術市場上也有各自的價格,但價格並不等於價值,還是需要時間來淘洗。
再來要看奧賽美術館借展給台灣故宮的特展,又會帶給我什麼驚喜呢?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除權息旺季來臨,爸媽也即將給我下學期的生活費,九月可動用的錢一下子變得十分之多。

雖然我還是一個26歲還在跟爸媽領生活費的老學生啃老族,但就因為今日的可恥,所以今日要更加努力地攢錢,好為未來的生活作準備!

然後前天,作了一個存第一金V.S存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三年的試算,發現存第一金硬是比存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多了五萬塊!更何況,我最近發現了一個和德盛安聯(每年收益9.2%)差不多收益、手續費卻便宜很多的基金──瀚亞美國高收益債券基金ADMC1穩定月配(美元)(每年收益9%),因此,我打算從這學期開始,利用我的股息和部份生活費,去買第一金和瀚亞債券基金,自然之前投資的德盛安聯還是放著繼續讓它配息(每月基金配息約135~140元)。

我的台股現金股利約有65600元,其中的主力是永豐金和助群,我打算用三萬五去買第一金,三萬單筆購買瀚亞債券基金,今天的美元兌台幣匯率是30.36,因為台灣目前的匯率政策緣故,到股息發放日時應也能維持在同樣的水準。

目標是希望總有一天能夠完全靠股息或者是其他投資的紅利過生活,雖然其他的投資現在還沒有計畫,不過唸完書之後,希望可以有計畫。

昨天看某主播介紹一個27歲就用五萬元台幣在台北自行創業的年輕人,他開的是早午餐店,叫「好土早午餐」,第一個月聽說淨利十萬,可見開早餐店的確好賺,我想可能是他主打低價早午餐(台北市唯一可用銅板買到早午餐的早午餐店)的關係,好吃應該是第二因素,內容物有蛋捲和帕里尼,現在有兩家店。

他的故事讓我聯想到我們學校對面也有很多早餐店,通常他們都會開到中午順便搶搶午餐商機,賣就賣些75元的鍋燒意麵之類,或是55元的鐵板麵,雖然不是特別好吃,但是快速又相對其他正式的午餐店便宜,所以成為學生的心頭好,每天中午都是滿座,且翻桌率高。

最近看了一片《速食遊戲》,裡頭主角雷克維克的故事十分振奮我,雖然他並不是一個道德高尚的君子型人物,但是他拚命賺錢、時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個性仍舊讓我感到非常印象深刻,他愛搶,什麼都是搶過來的,但是國家和企業少不了他這種人,如果他在台灣,大概就會變成郭台銘這類型的企業家吧?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不管你要做什麼,最少不了的就是拚勁和堅持下去的毅力,只要有這兩樣東西,你不管做什麼應該都會成功,我想。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7/12

今天做了一個新的挑戰,在1.4元時買了12張060965(滬深2X永豐6C購01),打算好好地放長一個月(8/15),看到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會這樣做是有原因的,首先在挑選權證方面,這一檔量足期長(到十二月一日截止),且在價外1.76%,不用太擔心它到不了價內,因以滬深2X目前的衝勁,以及大陸股市的低基期來說,我認為它的後勢看好。

本來打算買大立光的權證,但是最近大立光又漲到五千塊以上,失去了時機點,只好繼續等待下一個買點到來。

目前權證部份只看好滬深2X和大立光,因為首先台股實在太多檔了,來不及一個一個去認識,再者既然連我時間這麼多的人都還不認識台股的每一檔股票,想必那些花在玩股票時間比我還少的人會覺得認識每一檔股票這件事情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吧?

所以,就選台股中最知名的大立光,以及最近成交量很大很夯的滬深2X來小試身手。

上一次雖然買了滬深2X的權證放長,但是因為那時股票還在打底,所以是慘輸回去(賠了三萬左右),這一次情勢截然不同,各方面都已上軌道。

在中國方面,港幣買了渣打銀行,美元部份從FTRPR換到FXI(中國大型股ETF),打算放長,台股部份雖然還未有相關的股票,但是正在規劃,所以先從權證開始,順便賺點買滬深2X的經費。

未來會愈來愈加重投資組合裡中國股票的比重。

2017/7/17

計畫破功,因為在今天,陸股急跌又拉回,可能是誘空吧?總之,我在1.51元時賣了十二張060965,獲利1262元,我在15.75元時用賣掉060965的錢買了一張滬深三百正二,收盤16.2,並且在1.58元時回補兩張060965,收盤1.7元。總覺得浪費一整個早晨,才多賺兩千塊左右非常地不合算,股票這種東西最好還是放著不管它死活比較好。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有時會想著,那些來不及長大的人,他們現在在想什麼?在做什麼?那些不論是被墮胎、自殺,還是被殺害的孩子。想到《出埃及記》電影裡上帝的一句話:「你同情那個和你一起長大的孩子,那麼,那些沒有和你一起長大的孩子呢?」想到,我阿嬤曾經墮掉的,那幾個未來可能的舅舅和阿姨。是這個社會太過殘酷?還是這個社會太過無奈?類似的事件總是層出不窮,讓人嗟唏。想到房思琪,心靈上的被謀殺。想到小燈泡,那脖子上與媽媽心上永恆的傷。有時會想到,為什麼他們這麼可憐?但或許是因為,自己實在幸運,所以才會幸運到可以同情他人的處境。但是就因為自己幸運,所以更該同情那些不幸運的人,並且予以幫助吧?總是希望不要再有人自殺,不要再有孩子被殺害,雖然總是事與願違。我想,我是不適合做社工的那種人,因為我這個人實在太過多愁善感,無病呻吟。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讀新來的原文書讀到半夜兩點,讀了約莫八頁加上筆記,雖然或許在某些人眼裡,這樣的成果可能不過是微小的,不過已經足夠讓我滿意。今日早晨再戰,只讀了兩頁就玩電腦去了,我覺得我真是個空有爆發力,卻沒有持續力的人。

想起過往讀原文書的日子,從高中時的英文小說開始說起,以前那書買來就註定是擺著當裝飾品的。對於英文,我直到大學才開竅,進展得十分慢,一開始靠著自學,讀的故事很簡單,基本上是文學名著的改編兒童版,之後在翻譯系老師的指導之下,也讀了些像是《饑餓遊戲》、《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等高深莫測的英文小說。雖然在那之後,曾經買了莎士比亞的英文劇本打算自行參透,但是我相信我是自不量力,因為連現代英文都還未完全參透的我,又怎懂得古英文的博大精深?

之後輾轉又過了一些讀英文的歲月,最後決定轉換跑道,考上語言治療系後,開始重新回來讀醫學類的書籍,這時,在之前歲月的累積之下,讀原文書對我來說已不再像大學一年級時那樣困難,雖然還是一件苦差事,但逐漸能夠找到其中的樂趣,感謝我的翻譯系老師和其他的英文老師。

另外,我覺得,對我來說,只要是英文,就一定得搭配筆記本手寫,這樣才能記得牢,後來我也把這個方法應用在中文筆記上,我發現,雖然花的時間多了些,但這是非常能夠記牢內容的方法。在抄寫的磨練下,我的字體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至少不再是潦草一片,而成為整齊的勉強算是鋼版字的字體。事實上,從前的蘇軾和蘇轍也是在蘇洵的教導之下,這麼樣抄筆記長大的呢!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代,如何準確分類人事物已成為每個人不可或缺的技能,不論在專業上,還是為人處事上。我的生物老師曾經說過:「愈能夠清楚分類的人,那人的邏輯思維必定愈清楚。」我期待總有一天我也能成為老師口中說的那個人。

我想成為一個思維清楚的人,這是已經確定的,但是要成為這樣子的人,必定還需要讀許多的書,所以,我讀書的目的並不是因為想要獲取什麼特定的知識(這是附加),也不想照本宣科完全遵照作者的意念過生活,而是想要學習作者判斷人事物的能力。自然,人非完人,有情緒、不能總是理性,但書籍畢竟是最能整理一個人所有的理性思維的場所,所以,我相信讀書,特別是讀跨領域的書對於整頓邏輯力的作用。除了讀書,聽講座和討論也是有異曲同功之妙。

思想的產生靠激盪,靠磨擦,惟有衝突才能將一個人的思想愈磨愈光,不論那是良性競爭還是惡性競爭。因此,我不反對思想衝突的發生,因為那也是我一直期待的一件事。為此,我不停地去尋找能夠刺激我思想的方法,像是讀書、讀英文書,甚至再去學習第二外語。自然,我很希望找到人和我討論,雖然這樣的人很少,但是我會繼續等待,期待這樣子的人有一天再出現,我想,這就是我對「良師益友」的定義。

不知不覺間,從讀英文講到讀書和邏輯思維,這篇書寫總該有一個結論,即是,不論你用什麼樣子的方法增進知識,不論你讀書的目的為何,刺激腦袋的迴路增生總是對你有幫助的,可以讓你的生活充滿樂趣,也可以讓你比較不會得到失智症。所以加油!一起來讀書,或許你能從裡頭找到另外一片天地。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一拿到新的英文教科書,馬上開始被逼著讀書,當然這是我的義務,雖然我原本讀著一本《知識份子與社會》,讀到15章未完。欠了許多書債,需要在暑假時清它一清,書籍常對應到其實踐者和編著者──知識份子。雖然最近陸續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過世,比如齊柏林和劉曉波,但並不妨礙新的思想家誕生,反而更蓬勃。


不過看了書以後畢竟心有所感,知識分子永遠是對的嗎?我手上的書不認為,看過書之後,我也開始不茍同,太多人假知識分子之名行胡說八道之實,然而其影響力卻可以形成輿論,進而對政府施壓,根據事後諸葛的評斷,這些人往往是錯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這樣的知識分子,作者評其為「領袖菁英派」,即認為只有具備高知識水準的人才才有資格領導群眾,帶領眾人走向康莊大道。通常知識分子導致的錯誤導因於這並非他們的專業領域,法律學者管經濟的事,經濟學家評論戰爭,作家管法律等,並且使用許多高明話術及論述來掩蓋其對事件其實不甚明瞭的事實。知識分子確實擁有一些學識,但是這1%的學識比較起大眾擁有的99%常識,可說是九牛一毛,要用這1%的學識來帶領眾人,恐怕也是太不自量力了些。當然,要有學識的產出,才會有社會的進步,在學識產出上,知識分子功不可沒,只不過,不要太過自大,認為只要自己是知識分子,就萬事無不通曉。愈高明的就愈要謙卑,恐怕就是「半瓶水,響叮噹」這句話,也是這本書所要傳達給讀者的道理吧?
 
了解這個道理以後,恐怕我未來也不能妄自尊大,自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在專業上,我必須更精進,在行動上,我必須更謀定而後動,不要太過衝動。對於幾乎人人擁有高學歷的台灣學子而言,這是一本叫人自省的書。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耶穌,感謝主讓我把信用卡繳回給父母,再來就是還款的時候,感謝主一路的照拂,求主幫助我能確實地順利地還款,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讚美主。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心情有些小小憂鬱,似漣漪一般擴散,潮汐般起落。有時是像這樣子憂鬱的,友達以上,戀人未滿,雖然憂鬱至極,卻又不似波特萊爾那般像快死入地獄的憂鬱。也許是懷才不遇,怕自己死了以後才出名,也許是對戀愛的憂鬱,雖然其實憂鬱了也沒有用,也許是對未來的憂鬱,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憂鬱實質是一個症狀,不是命題,對身為實用主義者的我來說。實用主義允許憂鬱的存在,只因適度憂鬱是對人身心有益的。雖然想要振作,但因為「適度憂鬱是對人身心有益的」這個事實,我於是選擇繼續待在憂鬱之中,也因為這個事實,我的憂鬱必定是適度的,不是過度的,因為我憂鬱的目的是為了讓它對我身心有益,而不是身心有害。沒有人說「適度的振作是對人身心有益的」,而且一個憂鬱的人,究竟要振作到什麼程度才叫適度,確實也令人存疑。也許我繞進了一個死胡同吧?但我相信,正因為我不可能成為世界上最憂鬱的人,也正因為我不可能成為這世界上最振作的人,因此我唯一能突破憂鬱和振作的金氏世界紀錄的機會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50%憂鬱與50%振作的人,這就是我的創新與憂鬱相關的假說。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