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讀新來的原文書讀到半夜兩點,讀了約莫八頁加上筆記,雖然或許在某些人眼裡,這樣的成果可能不過是微小的,不過已經足夠讓我滿意。今日早晨再戰,只讀了兩頁就玩電腦去了,我覺得我真是個空有爆發力,卻沒有持續力的人。

想起過往讀原文書的日子,從高中時的英文小說開始說起,以前那書買來就註定是擺著當裝飾品的。對於英文,我直到大學才開竅,進展得十分慢,一開始靠著自學,讀的故事很簡單,基本上是文學名著的改編兒童版,之後在翻譯系老師的指導之下,也讀了些像是《饑餓遊戲》、《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等高深莫測的英文小說。雖然在那之後,曾經買了莎士比亞的英文劇本打算自行參透,但是我相信我是自不量力,因為連現代英文都還未完全參透的我,又怎懂得古英文的博大精深?

之後輾轉又過了一些讀英文的歲月,最後決定轉換跑道,考上語言治療系後,開始重新回來讀醫學類的書籍,這時,在之前歲月的累積之下,讀原文書對我來說已不再像大學一年級時那樣困難,雖然還是一件苦差事,但逐漸能夠找到其中的樂趣,感謝我的翻譯系老師和其他的英文老師。

另外,我覺得,對我來說,只要是英文,就一定得搭配筆記本手寫,這樣才能記得牢,後來我也把這個方法應用在中文筆記上,我發現,雖然花的時間多了些,但這是非常能夠記牢內容的方法。在抄寫的磨練下,我的字體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至少不再是潦草一片,而成為整齊的勉強算是鋼版字的字體。事實上,從前的蘇軾和蘇轍也是在蘇洵的教導之下,這麼樣抄筆記長大的呢!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代,如何準確分類人事物已成為每個人不可或缺的技能,不論在專業上,還是為人處事上。我的生物老師曾經說過:「愈能夠清楚分類的人,那人的邏輯思維必定愈清楚。」我期待總有一天我也能成為老師口中說的那個人。

我想成為一個思維清楚的人,這是已經確定的,但是要成為這樣子的人,必定還需要讀許多的書,所以,我讀書的目的並不是因為想要獲取什麼特定的知識(這是附加),也不想照本宣科完全遵照作者的意念過生活,而是想要學習作者判斷人事物的能力。自然,人非完人,有情緒、不能總是理性,但書籍畢竟是最能整理一個人所有的理性思維的場所,所以,我相信讀書,特別是讀跨領域的書對於整頓邏輯力的作用。除了讀書,聽講座和討論也是有異曲同功之妙。

思想的產生靠激盪,靠磨擦,惟有衝突才能將一個人的思想愈磨愈光,不論那是良性競爭還是惡性競爭。因此,我不反對思想衝突的發生,因為那也是我一直期待的一件事。為此,我不停地去尋找能夠刺激我思想的方法,像是讀書、讀英文書,甚至再去學習第二外語。自然,我很希望找到人和我討論,雖然這樣的人很少,但是我會繼續等待,期待這樣子的人有一天再出現,我想,這就是我對「良師益友」的定義。

不知不覺間,從讀英文講到讀書和邏輯思維,這篇書寫總該有一個結論,即是,不論你用什麼樣子的方法增進知識,不論你讀書的目的為何,刺激腦袋的迴路增生總是對你有幫助的,可以讓你的生活充滿樂趣,也可以讓你比較不會得到失智症。所以加油!一起來讀書,或許你能從裡頭找到另外一片天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慕沙 的頭像
    慕沙

    沙之天地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