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生活救經濟 二
第九章-------------------------------------------------------------------------------------------------------
名言佳句:「自行車道以及騎單車,為商業區帶來繁榮的例子還有許多。雖然例子不勝枚舉,不管整體經驗為何,媒體記者似乎從來不難找到認為生意受影響的不滿商家。並非每個做生意的都講道理,但仍有很多人是,因此聽取抱怨很重要,最好在計畫之前就與商家合作,而非事後才拜訪。」
這裡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即雖然單車騎士對經濟的提升比開車族群還要來得多,但是有很多商家仍然存在盲點,認為單車騎士是麻煩人物,並且試圖阻撓興建自行車道和道路瘦身計畫。因此好的作法是,事先和商家溝通合作,並且盡量量化所有的數據,讓數據成為有力的助手。依照商家性質的不同,單車或許不能讓某些商家賺到錢,比如汽車美容廠和家具行。因此商家必須有所因應,機動性地調適,比如汽車美容廠兼賣腳踏車零件,家具行販售輕型家具等。
其實我認為,自行車道的興建是建立觀光業一個重要的環節,以台南市來說好了,最近台南市大興土木,市政府要建立很多觀光性質強的建築像是美術館之類,但是我們台南的交通卻很爛,政府不蓋停車場又一直拖車,就算要騎單車,也沒有貫徹整個城市的安全自行車道,常常讓人因此沒有心情消費,這是台南市的交通現況。所以,政府要改善市容、要綠化,勢必要考慮自行車道和停車用的自行車釘,減少市民開車和騎機車的機會,自然而然,市容就改善,原本使用在加油的錢也可以回饋到當地商家身上,促進消費,活絡經濟。
第十章-------------------------------------------------------------------------------------------------------
名言佳句:「健康也許是最大的好處,僅管效果很普遍,卻很難評估。積極騎單車通勤的人工作時精神抖擻,蓄勢待發,他們頭腦比較清晰,生產力更高。英國有一項關於單車經濟學的調查發現,固定騎單車通勤的人,平均一年請假少於一天。根據統計,肥胖的員工往往會因為健康因素請假,頻率是沒有肥胖問題的十二倍之多,而且還會讓雇主多付出百分之四十二的健保費用。」
這篇文章提倡單車通勤,和單車旅行。專家估計,企業若能付錢叫員工騎單車來上班,每付一塊美元,所得到的回報是三倍,因為單車通勤能夠改善員工的健康;同樣地,單車旅行也是一種經濟又實惠的旅遊方式,且給予城市的經濟回饋超乎想像,店家可以提供一些服務來吸引單車騎士,比如提供地圖和友善單車相關資訊與指南。
倫敦市長強森曾差一點被大卡車撞死,從那之後,他積極推動卡車不能進入倫敦市這項法案。誰來替代卡車來送貨?B-Line的三輪車送貨方式或許成為解方,利用單車或三輪車送貨不單不會造成危險,而且可以避開塞車問題,將貨品確實且迅速地送至客戶手上。
第十一章---------------------------------------------------------------------------------------------------
名言佳句:「根據美國單車騎士聯盟的報告,單車騎士的人口統計中,少數族裔是成長最快速的一群。在非裔美人裡,單車通勤的比例成長最快,過去十年成長了兩倍,相較之下,白人的單車通勤族只成長了百分之二十二。西班牙裔和亞裔的通勤比例也同樣成長快速,分別為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八十。」
這一章的重點著重點在移民以及非白人的單車族,以及關於單車服裝的討論,打破過去人們對於單車族的想像──白人、男性、穿著運動服裝。
一個大多由二十歲出頭的墨西哥裔女性組成的單車團體「卵巢心靈」,打著「卵巢這麼大,我們不需要他媽的卵蛋!」的戰鬥口號。她們每個月會有一次為初學者而設計的共騎活動,每一次活動都會有一個主題與目的地,可以是自我防衛工作坊,或討論當地的暴力問題、幫派文化、或是青少年逃家或兒童受虐。並舉辦各式女性色彩濃厚的單車運動向大眾宣告女性族群在單車界的活躍。
過去的確有許多障礙造成少數族裔不能享受騎單車的樂趣,舉凡1894年美國單車騎士聯盟通過的有色人種禁令,以及共享單車系統很少在低收入社區設立單車亭等。在美國,貧窮都會社區比起富裕地區,自行車道或其他基礎建設都相對少,且所住地區的交通噪音較嚴重、街道較危險、更常發生車禍,而大部份車禍與步行或騎單車有關。
然而由於各單車團體的努力,這樣的情況已經慢慢地在改變。少數族裔單車族的人數正在大幅增加,而且普遍支持騎單車,與白人相同,對單車抱持正面看法,他們也因為擔心安全問題,願意支持投入更多錢來興建與單車相關的基礎建設。
單車的下一步需要新的領導者,過去單車的白人霸權已逐漸鬆動。
而女性與騎單車之間,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在1890年,單車解放了女性,然而1905年後汽車逐漸取代了單車的地位,一個世紀以後,驀然回首,騎單車幾乎變成男性的天下,尤其是單車運動領域方面更是如此。
在美國,女性不但薪水較男性為低,許多地區也沒有可以取得單車的管道,又需要接送小孩、以及採購生活用品和上下班通勤等,的確造成了障礙。在北歐,即使歧視問題也很多,但至少人人有公平騎單車的機會。
作者指出,在美國,性別差距在最佳的單車城市也愈小。
隨著世代變化,目前28歲以下的單車騎士中,有60%是女性。
有兩個趨向會促使人們開始騎單車上路:一、良好的基礎建設。二、由各個草根團體發起的單車共騎運動。
前述告訴我們,騎單車可以是爭取公平的重要手段,而只需要投入一點錢在基礎建設,就可以創造出更佳的單車環境,從而促使更多人捨棄汽車,騎單車上路。
第十二章---------------------------------------------------------------------------------------------------
名言佳句:「良好的單車基礎建設能徹底改變一座城市。」
不管是單車臨界量還是「無車日」,都是一種讓居民享受用自己的雙腳走遍城市的時光的一種方法。興建自行車道、良好的路標與單車網路,如波特蘭、華盛頓特區以及現在的紐黑文,則能吸引更多人騎單車,從而實現更寧靜的交通,
以及提振當地零售商店的生意。
不論是墨西哥瓦哈卡正在進行的共騎活動,還是斯坎波的「騎向人群」社區單車計畫,或者是波特蘭的單車歷史,都是由單車團體推動單車基礎建設的好例子。
單車的基礎建設和共騎運動之間有著交互作用,這是顯而易見的。由上而下的領袖和草根運動,兩者之間的勢力拉扯產生了推動單車運動進步的動力,並且彼此互惠。
有一天城市的單車運動可能會發展到不再需要單車運動的那一步,不過這一天尚未降臨在美國。
第十三章---------------------------------------------------------------------------------------------------
名言佳句:「我們的能源危機其實是交通危機,而受到全球暖化影響產生的氣候危機,從某個程度來看,也是因為能源使用所致。」
美國消耗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石油量,其中交通運輸使用超過其中的三分之二,大部份皆以汽油的形式被消耗掉。
政府大量補貼石油的結果,是讓民眾更加無節制地使用汽油、汽車數目變得更多,從而需要蓋更多的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的擴張,允許了更多汽車的通行,所以又增加了汽油的消耗。
石油產業是高汙染產業,不論是漏油事件還是溫室氣體,造成許多環境災難。而高速公路的維修也是一個大問題。
結果證明,交通是我們可以採取行動的最好機會之一,美國太空總署曾指出,為解決碳排放量的問題,車輛應做為首要的改進目標。
在這章裡,對比以汽車形成的複雜交通網路,單車的角色似乎變成了一個旁觀者,但作者提到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若城市發生了災難,所有其他交通工具都無法動彈之際,單車就是你的好朋友。
而作者的最終目標,則是提倡建立起一個人人可負擔的生活、社區,和經濟。
(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