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俄羅斯的一些小小常識》(1

 

〔政黨〕

 

雖然在制憲議會的選舉之中,聖彼得堡擁有17張選票,一些省城則多達40張選票;但是隨後的目標總結和政黨組成則被限制於此書提及的團體和派系。只有他們的程序基礎和選區的一般特徵會被注意到……

 

1.      君主主義者(Monarchists):其他名詞,「十月主義者」等。這些一度勢力龐大的派系不再公然存在;他們要不是在檯面下工作,不然就是讓其成員加入「軍校成員黨(Cadets)」,軍校成員黨按照級別支持其政治綱領。此書代表人物:羅將柯(Rodzianko)和舒爾金(Shulgin)。

 

2.      軍校成員黨(Cadets):稱呼來自於它初始的名字,制憲民主黨。它的官方名稱是「人民自由黨」。在沙皇之下,由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者組成,軍校成員是最偉大的政治改革黨,大致類似於美國民主黨。當革命在1917年三月爆發時,軍校成員黨成立第一個臨時政府。軍校成員黨內閣於四月被推翻,因為它自己宣布偏好聯盟帝國的目標,包含沙皇政府的帝國目標。因為革命變得愈來愈像一種「社會經濟」革命,軍校成員黨變得愈來愈保守。此書代表人物:米留科夫(Miliukov)、維納韋爾(Vinaver)和沙茨基(Shatsky)。

 

2a. 公務員團體(Group of Public Men):在軍校成員黨變得不受歡迎後,透過與科爾尼洛夫的反革命者的關係,公務員團體在莫斯科成立。公務員團體的代表在後克倫斯基(Kerensky)內閣中得到大臣職位。該團體自己宣布為無黨派,雖然它的知識份子領袖是像羅將柯和舒爾金一樣的人。它由更多「現代」銀行家、商人和製造業者組成,有足夠的知識去理解到,他們必須使用自己的武器——經濟組織,去對抗蘇聯共產黨。該族群代表:利亞諾佐夫(Lianozov)、科諾瓦洛夫(Konovalov)。

 

3.      左翼民粹主義黨(Populist Socialists)或勞動人民黨(Trudoviki):在數量上是一個小黨,由保守的知識份子、合作社領袖,以及保守的農民組成。他們自稱是「社會主義者」,「民粹主義黨」實際支持小資產階級的利益團體,如職員、店主等。勞動人民黨的協商傳統的繼承者們在第四帝國杜馬藉由直系血統,由大量的農民代表組成。克倫斯基是當1917年三月革命爆發時,勞動人民黨在帝國杜馬的領袖。左翼民粹主義黨是國家級黨派。他們在書中的代表人物是:佩許科漢諾夫(Peshekhanov)、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4.      俄羅斯社會民主勞動黨(Russian Social Democratic Labour Party):起初的馬克思社會主義者。在1903年黨議會成立時,該黨在戰略問題上分離,成為兩個分支——多數(布爾什維克),和少數(孟什維克)。來自這些突然出現的名字「布爾什維克黨」和「孟什維克黨」——「大多數的成員」和「少數的成員」。這兩黨變成兩個分離的黨,兩者同時稱為「俄羅斯社會民主勞動黨」,且同時自稱為馬克思主義者。自從1905年的革命以來,布爾什維克黨成為真正的少數,又在1917年九月再次變成大多數。

 

a.      孟什維克黨(Mensheviki):這個黨包括所有差異甚微的社會主義者,他們相信社會必須藉由自然演變進步到社會主義,且工人階級必須先克服政治力量。國家級政黨亦同。這是社會主義知識份子的政黨,代表:所有的教育手段已經被資產階級抓在手上,知識份子本能地反應他們的訓練,且偏袒資產階級。他們在這本書的代表人物是:丹(Dan)、利伯(Lieber)、策烈鐵里(Tseretelli)。

 

b.      孟什維克海外黨(Mensheviki Internationalists):孟什維克黨、海外黨和反對所有聯合資產階級的人組成的側翼;但是不願意打破保守的孟什維克黨的僵局,且反對由布爾什維克黨鼓吹的工人階級的獨裁。托洛斯基是這個團體的長期成員。他們的領導者:馬爾托夫(Martov)、馬丁諾夫(Martinov)。

 

c.      布爾什維克黨(Bolsheviki):現在稱呼他們自己為「共產黨」,為了強調他們完全從「中間派」、「議會」社會主義的傳統分離,他們主導在所有國家的孟什維克黨和所謂大多數社會主義者。為了督促社會主義的來臨,「布爾什維克黨」提議立即的無產者起義,且奪取政府的韁繩,強制接管工廠、土地、自然資源和金融機構。這個黨表達了工廠工人和大部分貧窮農民的主要渴望。「布爾什維克」這個名字無法被翻譯為「極簡主義者(Maximalist)」。極簡主義者是分離團體。(見於段落5b)。他們的統治者:列寧(Lenin)、托洛斯基、盧那察爾斯基(Lunatcharsky)。

 

d.      聯邦社會民主海外黨(United Social Democrats Internationalists):也被稱為「Novaya Zhizn(新生活)」團體,來自一家非常有影響力的報紙的名字,也是它的機關。這是一個知識份子的小團體,除了追隨領袖馬克西姆.高爾基(Maxim Gorky)的個人之外,少有工人階級追隨者。除了新生活團體拒絕與其他兩個大派系掛勾之外,其知識份子伴隨幾乎與孟什維克海外黨相同的程序。他們反對布爾什維克策略,但是保留蘇聯共產黨政府。本書的其他代表人物:阿維洛夫(Avilov)、克拉馬羅夫(Kramarov)。

 

e.      統一黨(Yedinstvo):一個非常小且逐漸縮小的團體,幾乎由追隨普列漢諾夫(Plekhanov)的追隨者組成,他是80年代俄羅斯社會民主運動的先驅者之一,且是最偉大的理論家。現在的老人之中,普列漢諾夫極度愛國,甚至對於孟什維克黨而言仍過於保守。在布爾什維克「coup detat(政變)」後,統一黨消失。

 

5.      社會主義革命黨(Socialist Revolutionary Party):一開始的名字稱為「論文集黨(Essaires)」。起源自農民的革命黨,戰鬥組織黨(the party of the Fighting Organisations)——被標示為恐怖份子。在三月革命之後,許多從未當過社會主義的人們加入陣營。在當時,他們只專注於土地財產私有化,擁有者們則獲得某種形式的補償。最後,農民日益增加的革命情緒強迫論文集放棄「補償條款」,且導致更年輕和更激進的知識份子在1917年秋天和該主要政黨斷絕關係,且成立新政黨「左派社會主義革命黨(Left Socialist Revolutionary party)」。論文集黨,在之後總是被稱為激進團體「右派社會主義革命黨(Right Socialist Revolutionary party)」,採納孟什維克黨的政治態度,且和他們一起工作。他們最後代表更富有的農民、知識份子,並政治性地遙控農村地區的未受教育族群。然而,在他們之間的政治和經濟意見的差異大於孟什維克黨人之間。在這些頁數提及他們的領導者:阿夫克萊齊也夫(Avksentiev)、戈茨(Gotz)、克倫斯基、特克諾夫(Tchernov)、「祖母(Babuschka)」布列什科斯卡婭(Breshkovskaya)。

 

a.      左派社會主義革命黨:雖然理論上分享工人獨裁的布爾什維克計畫,但是一開始不願意跟隨殘忍的布爾什維克策略。然而,左派社會主義革命黨維持蘇聯共產黨政府,分擔內閣職務,特別是在農業上。他們挪用政府公款數次,但是總有歸還。當農民離開論文集黨陣線的數目逐漸增加,他們加入左派社會主義革命黨,此黨變成更大的農民黨並支持蘇聯共產黨政府,堅持沒收代替補償大地主的地產,且由農民自行處置。領袖:斯皮里多諾娃(Spiridonova)、卡列林(Karelin)、卡莫夫(Kamkov)、卡拉加耶夫(Kalagayev)。

 

b.      極簡主義者(Maximalists):社會主義革命黨在1905年革命的分支機構,當它曾是一個有勢力的農民運動時,要求最大的社會主義者計畫的立即應用。現在是一個農民無政府主義者的地位低微的團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慕沙 的頭像
    慕沙

    沙之天地

    慕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