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andbookcity.wordpress.com/2020/07/26/%e6%95%a3%e6%96%87%ef%bc%9a%e7%86%b1%e6%9a%91%e9%9a%a8%e7%ad%86/
在巴爾札克的小說之中,美食,總是主軸。他可用美食比喻人的性格,他可用美食比喻女色的芳醇,他可用美食比喻家庭關係,他可用美食比喻牢不可破的階級,他也用美食表現自己。
令人蕩氣迴腸的美食其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如此直接單純,它們是一種文化與歷史的集大成。如果你們只想單純,那注定茹毛飲血,就是因為加入了人類的軌跡,美食才如此多樣和迷人。
因此,人類吃美食,其實就是在吃文化、吃歷史、吃祖先的故事。美食,如此醉人,愛上它們又何須感到羞恥?
巴爾札克用食性比喻人的性格,將他筆下的角色分為吝嗇鬼與貪吃鬼,吝嗇鬼如葛朗台先生限制妻女的吃食,只為了積累黃澄澄的金子,最後累得妻子憂鬱而死,女兒一生未嫁,只能與父親相依為命。
在巴爾札克的小說中,「吝嗇」等於「極度控制」,巴爾札克認為,只要控制得了一個人的胃,就可以宰治他的心,進而控制他的人生。許多巴爾札克筆下的吝嗇角色都是如此,有的控制了別人,有的控制了自己。有趣的共同點則是,只想著自己的人,注定得不到幸福。
貪吃鬼與吝嗇鬼則是一體兩面,它指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人,最終會因為貪食而遭到慘敗。」也因此,我們可以輕易看出,巴爾札克心目中對於人們真正的信仰,與維持中庸之道的關注。
事實上我認為,法國是歐洲之中風格最接近中國的國家。他們愛好美食,願為美食付出一切,他們的飲食文化之精,讓他們能從吃食中觀察一個人。若說要拿巴爾札克和某幾個中國人作對比,我認為最有資格的兩個人就是曹雪芹與張岱。
曹雪芹和張岱均出身豪富,晚年都經歷貧窮,巴爾札克則是倒吃甘蔗般,由儉入奢。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是玩物喪志,巴爾札克拿手於寫小說與吃食,曹雪芹和張岱則精通各種玩藝。
說個例子,曹雪芹有一個絕活是做風箏,有次一戶貧窮人家向他求教,他教了給他,沒想到那户人家之後竟可以以此為生,而做風箏對曹而言只是玩物。張岱則和叔叔用廟裡的一口泉研發出一種極清冽的茶,一時文人社交圈為之風靡,紛紛前往該寺廟,最後僧人不堪其擾,只好朝泉水投擲穢物毀掉此泉,以換得安寧。
巴爾札克對美食研究之精,足以讓他了解吃食與人的階級品格之間的關聯,我們已從前文了解,使用美食即是使用文化,因此也可以初步理解,巴爾札克的人物鋪排與美食密不可分,從而更可以了解,吃食在法國所佔據的地位如此重要。
說完了美食,也順便探討巴爾札克的愛情吧!他與波蘭的韓斯卡夫人精神相戀許久,卻在巴爾札克生命中的最後一年才得以與其結婚,可說他的愛情觀是執著的,依據其小說人物中愛情與美食的關聯,因此可想見他為何對美食如此執著,或許也可以說,是因為他對美食的執著,才讓他如此執著於愛情吧!
(2020/10/09,慕沙筆)
留言列表